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对商业航天标志着什么?
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
对商业航天标志着什么?
文 | 沈淮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列为“新基建”范畴中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了航天界人士的热烈反应和众多解读,其中令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这一事件对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无疑,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对商业航天而言,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
它的标志意义,首先体现在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带动社会公众、产业界、投资人等极大的提升对商业航天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度,为商业航天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这一点,目前已有所反应。就在昨天(6月7日),中国联通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公司已经与华为在北京签署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双方将在低轨卫星与5G网络融合技术和方案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基于空地联合的卫星物联网、卫星车联网等业务应用,共建产业生态。联通与华为的合作,正是在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基建”范畴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一“强强联手”,足以表明商业航天已摆脱狭隘的航天领域,而成为产业界、投资界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以卫星互联网为牵引的中国商业航天将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巨头的加持下迎来爆发的“窗口期”。
其次,标志意义体现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指引效应。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基站及终端设备、卫星运营服务等环节,几乎涵盖了目前我国商业航天涉足的所有领域。在此之前,我国商业航天尽管发展迅猛,却一直面临方向不明的迷茫,许多人对于商业航天公司抱有质疑的态度,投资人看好的也不多。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后,明确的确定了商业航天发展的方向和突破点,围绕这一主攻方向,将使目前较为小、散、乱的产业生态在一个整体目标下得以整合和提升,从而带动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加速形成。
第三,标志意义体现在这一事件将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自2015年我国商业航天破冰以来,商业航天的发展一直处于摸索阶段,研发和应用的指向性和针对性都较为散乱,而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比较突出,商业航天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产业合力。在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后,产业链上各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加明确和具体化,产业规划路径更为清晰,从而使商业航天企业尽快走出摸索阶段,迈上实质性发展的道路。
最后,这一事件的标志意义还体现在将从根本上改变商业航天的投资结构和投资理念。在此之前,商业航天的投资者更多的是追求短期收益或带有试探性的资本,随着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资本将对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发展的信心更足,也会促使资本长期关注产业,进行长周期的产业投资,从而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促进商业航天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扫码阅读电子杂志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五分钟搞定 轻松一键排版
· 联盟负责人(惠新东桥分部):肖均· 大会负责人:周雷·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语霏·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